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学琴>知识>论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论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5年8月17日
    [摘要] 论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钢琴教学

        学会聆听是步入音乐殿堂的重要阶梯--论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心理学家曾提出:“不论任何事情,必定是通过人体器官的感觉后,才能在内心形成一种认知与肯定。”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身,其敏感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在视觉方面比较敏感,有的人在听觉或肌肉触觉方面比较敏感,现代教育倾向于平衡每一个器官的先天直觉力,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同时又使它们相互联系产生通感,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直接受到大脑与心灵的控制。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接受音乐教育要从学会聆听开始。学习音乐首先要具备音乐的耳朵,才能形成音乐的心灵,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总是关注学生听力的培养,这是培养艺术想像力、开发智力的基础。

    学习音乐需要首先用耳朵去分辨声音,建立富有想像力的空间,敏锐的感受音乐中每一个音符在音色上的不同,以一种开放,自然、真诚、喜爱的心态去学习。历史资料充分表明,杰出的音乐教育家的钢琴教学都从关注学生的听力入手,继而发展艺术想像力,培养聪慧的心智。

    在钢琴教学上主张从训练听觉开始的源流已久,早在十九世纪初,克拉拉.维克.舒曼的父亲,德国著名的钢琴教师弗里德里希.维克(friedrich wieck),他成功的培养了许多钢琴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克拉拉(1919- 1896)与舒曼(1810- 1856)夫妇。他最关注的是训练学生正确的触键方法和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对于初学者,他建议推迟一年识谱,这样可以首先发展听力,唤醒音乐直觉,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这在当时是颇有新意的观点。

    李斯特(1811- 1886)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与想像力,他要求学生绝对不能机械的练习。他认为演奏的动作是由耳朵来指挥的,当不看乐谱演奏的时候,弹奏动作更容易形成协调性与流畅性。虽然,李斯特是一位技巧大师,但是他授课并不讲技巧,他说:“技巧不需要练习,而是要依靠练习的技巧”。 音乐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听,只有将身体、手指、耳朵、心灵配合起来,才能成为技巧大师。“想像力的力量可以引导我们的身体找到必要的动作”。

    德国音乐家罗伯特.舒曼对于年轻人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主要要具备敏锐的听力。……能力可以发展完善,如果你独自一人,整天做那些技术练习,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家。”他认为,在内心没有形成正确的听觉之前不要开始弹奏,手指必须顺应大脑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操作。

    肖邦(1810- 1849)一向主张用心倾听自己弹奏的声音,他的父亲说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是用心在练习,而不是用手练习,这样他几乎是位自学天成的钢琴家,老师的课程对于他来说是多余的,因为由良好艺术直觉而产生的审美听觉,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俄国作曲家弗拉基米尔.奥多耶夫斯基在《音乐入门》一书中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并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说,要使音乐作品的乐谱上所能看到的每个音符都变成学生心目中能听到的声音。”乐谱只是记载音乐的符号,音乐的产生是在音符变化成为声音的瞬间,学习钢琴演奏一定要在内心听觉的指引下,弹奏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钢琴教育家卡尔. 莱默(1858- 1944)与瓦尔特.吉塞金(1895- 1956)师生合写的著作《钢琴的演奏技巧》中强调,听觉训练是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默读与想像是钢琴练习中最实用的 方 法 。 美 国 女 钢 琴 教 育 家 阿 贝 . 怀 特 赛 德(1881- 1956)的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听觉,演奏者对于音乐听觉的感受、情感的表达都将反映在身体当中,由于倾心聆听而自然产生的韵律感,能使演奏更具有完整性、流畅感与美感。

    二十世纪中在日本流行 并蜚声全球 的 铃 木(1898- 1998)教学法,就是强调从听觉入手学习音乐的,铃木教学法从小提琴开始传播到其他乐器门类。铃木认为:学习音乐好比一种语言,最好从小就开始学,一开始,不教认谱也不教乐理知识,而从感性入手,让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反复聆听,之后再将听到的音乐在乐器上模仿出来,就像小孩子学讲话一样。

    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通过反复的聆听不断的环境刺激,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下意识间接受音乐教育。因此,学习钢琴要从学会聆听开始,从培养艺术的感受力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教育滋润心灵、开发智力的佳境。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前苏联钢琴教育家乔治.考切维斯基,在他1967 年出版的著作《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中提出手指的力量不仅能通过肌肉训练来增强,还能通过心理控制来加强,内心听觉作为“刺激信号”,应该产生在弹奏动作之前,而视觉的乐谱符号作为“刺激信号”则先作用与内心听觉,然后再刺激肌肉动作来转化为声音。

    美国女钢琴教育家简.谭提出以发展听力为基础的协调训练方法,强调首先发展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带动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再通过认知、判断的引导发展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钢琴学习中将唱、奏、听同步进行,以调动各种感官协调发展。

    一个人最终的成就与他平时积累的信息有关,而这个存储系统的建立是由最初的生理听觉反应经过加工到高级的心理感知,最终形成音乐的思维与演奏能力,而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音乐家作品风格的理解,更是离不开听觉感知经验的积累。

    中国钢琴家陈宏宽(1958-)认为:音乐中的道是道可道,非常道,讲出来就不对了,讲出来的不过是一种定论而已,不是艺术,把音乐变成语言,音乐就死了,很可惜的事情。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感受到才能接受音乐教育。

    钢琴本是一件技术性较强的乐器,没有技术难以胜任音乐表现的需要,但音乐作品是由艺术化的声音构成的,对于声音的构思决定了技巧。在练习中对每一个声音的出现,都事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期待、想法,对于声音有一个高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的声音出现。

    每一个声音的发出,都是从内心听觉到肢体的动作,而不是反过来,先动作然后才是听声音。因此,听觉好坏,审美能力的优劣,决定了学生艺术发展的前途,完美的内心听觉与艺术想像力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听觉的水平决定了学生将来发展的程度。天才是指那些音乐听觉、内心感觉比较敏感的人,而后天培养可以挖掘出人无限的潜能。

    敏锐的听觉是心灵聪慧的表现。音乐教育要以乐器为媒介培养人的音乐听觉,乃至审美的直觉,钢琴课要在听觉中进行。培养美好的心灵与敏锐的感觉,才是音乐学习乃至整个艺术学习和才能培养的最终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 发布人:咖啡屋

    相关阅读

    • 6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58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5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1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10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7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34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4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