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资讯>一部钢琴协奏曲是如何诞生的?

    一部钢琴协奏曲是如何诞生的?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6年10月9日
    [摘要] 2014年,国家大剧院向著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委约,创作一部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钢琴协奏曲。


    提起世界经典的钢琴协奏曲,或许您会想到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会想到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会想到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等等。但如果提起中国的钢琴协奏曲呢?或许,您能想到的只有《黄河》钢琴协奏曲吧~


    有感于中国钢琴协奏曲作品的匮乏,2014年,国家大剧院向著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委约,创作一部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钢琴协奏曲。


    近些年来有不少优秀的中国钢琴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但是除了《黄河》协奏曲外,几乎没有什么中国人民喜爱同时也被世界观众认可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国家大剧院有责任在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上作出努力,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多留些能流传的好作品,而这正是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的目的。”


    但是,创作一部什么样的中国风格钢琴协奏曲呢?


    最初,于京君想到了老北京风格、想到了古曲《春江花月夜》,但最终,于京君学生时代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采风积累来的那些有着浓郁民族色彩与地域个性的音乐,成了这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


    “于京君:“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去河南林县红旗渠,和当地的豫剧团住在一起,同演出、同吃饭、同生活,那时听到的很多旋律,直到如今都会经常想起”。”


    于是,豫剧的音乐、河南板头曲的音乐,还有山西民歌《土地还家》、河北吹打乐《小放驴》等常常萦绕在作曲家脑海中的民间音乐,成了这部协奏曲的素材。


    接地气,原生态;民族性,世界性


    对于写一部钢琴协奏曲来说,灵感来源、音乐素材,仅仅是创作的开端。如何能让这些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协奏曲这种体裁相得益彰,成了于京君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我在写作过程中有多种选择:或者多用在国外学过的现代作曲技法,搞得讲究一些,复杂一些,去赢得作曲专业人士的认可;或是尽量挖掘民间音乐特性,在写作中突出民族风格。我意识到,在两者之间颇有顾此失彼之感。我这才真正感觉到创作这样一部协奏曲的难度所在。


    在于京君看来,如果一部作品是现代技法与民间音乐特性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折中,那这个作品也会是无趣的。于是,于京君决定,在让这部作品有一定技巧深度和演奏难度的同时,尽量让这部作品有更多的中国色彩,尽量突出粗犷豪放的乡土气息。


    “创作中,我让这部作品尽量中国化。只要和声、织体影响了中国化,那就一定要调整。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原生态’” 


    而以长期旅居澳洲的于京君对于海外观众欣赏口味的了解,越具有民族色彩的作品也越能激发异国观众的兴趣,越能走向世界的舞台。“要让海外的听众知道,中国也是有协奏曲的,而且中国的协奏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节点试听,建立新型创作模式


    在这部作品创作的近两年的时间里,国家大剧院为了能够让这部作品精益求精,在作品的每个重要节点邀请业内专家组织审听会,为作曲家提供创作意见。根据一般惯例,委约方在向艺术家委约作品之后,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不过问。而国家大剧院提出要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以试听的形式,让作曲家得到更多方面的意见。


    回想起与大剧院的合作过程,于京君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和大剧院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整体的创作过程是非常愉快的。大剧院的领导与专家给予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让我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好。我向大家推荐大剧院的这种创作模式。”


    委约方如此严谨的艺术态度,对于于京君来说,还是头一次。起初,于京君对于要试听抱有疑虑,因为听的人越多,不同的想法也越多。但如今回头看,他却觉得这种“试听”和研讨的方式是在“激励创作”。


    陈平院长给出的建议非常有音乐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试听中,陈院长觉得某一个地方像是缺了一个‘角’,后来我发现,我当时为了打破音乐的方整性,去掉了一小节。从结构来说,打破方整性之后,这个缺的‘角’是仍然需要采用其他手段来补齐的。当时创作中忽略的问题,被陈院长及时发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还邀请指挥家谭利华、钢琴家陈萨等参加“试听”与创作研讨,而在研讨中,陈院长与艺术家们的意见非常严谨且专业,也让作曲家全方位的了解到不同身份专家的听后感受,并对作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直接的建议。


    在修改过程中,于京君对大剧院的创作体系以及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感慨道:“作曲家一个人进行创作,难免会走进‘象牙塔’,走进‘死胡同’。这样,作品有时难免会成为作曲家的自娱自乐。这次创作中,通过试听和作品研讨,我吸收到了不少很好意见。现在我都在想,幸亏有这样的试听、研讨才让作品更加精致。所以,我推荐更多的作曲家以国家大剧院这种创作模式进行创作!”


    在于京君看来,一个国家高雅艺术的发展水平,才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最近这些年,中国在古典音乐方面的发展非常令人振奋。”

    于京君

    此次与国家大剧院的合作,也让于京君感受到了大剧院对于推动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责任担当。“国家大剧院和陈平院长是有远见的,通过委约的方式推动中国音乐创作,这样能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的中国风格音乐作品。”


    乐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作曲家去河南林县红旗渠采风时所得到的印象。河南梆子鲜明的节奏、行腔酣畅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当时就把作曲家深深地吸引住了,那简洁明快的唱腔多年来一直萦绕在作曲家脑海中。


    第一乐章开头作曲家用乐队模仿民间吹打乐的声响,钢琴模仿弹拨乐,音乐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质朴而亲切。呈现着乡村人那欢乐、自由的美好生活和乐观、惬意的精神风貌。中段小快板曲调诙谐欢快,俏丽活泼。


    第二乐章钢琴与乐队生动的对话,音乐具有浓郁的豫剧唱腔风,动听悦耳,娓娓道来。尾声的音乐就像夜空里斑斑点点的星星,悄悄地瞧着在辛勤劳作后进入甜美梦乡的人们。

      

    第三乐章音乐引用了民间吹打乐《小放驴》,板头曲,以及老六板的素材,节奏鲜明而灵动,打击乐梆子的击节更是给音乐增添几分地方音乐的特色。结束前钢琴的华彩历来是演奏家的“炫技”段落,这里也不例外。这段华彩汇集了民间传统吹打乐和唢呐等乐器的特征音调,加花变奏并加以即兴性的展开(类似唢呐曲中的“穗子”)。


    最后整个乐曲在展眼即逝的《茉莉花》音调中倏然结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 发布人:叶子

    相关阅读

    • 7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1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10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10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31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4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1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