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资讯>音乐治疗 | 看清自己 鼓舞前行

    音乐治疗 | 看清自己 鼓舞前行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6年11月23日
    [摘要] 在音乐治疗的各大理论派系中,心理动力学派是音乐治疗中最为主流的理论取向之一。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的各大理论派系中,心理动力学派是音乐治疗中最为主流的理论取向之一。美国东海岸开设音乐治疗的大学中很大一部分以心理动力学派为主。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动力流派的音乐治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心理动力取向的音乐治疗它的治疗思路是围绕潜意识(subconscious)和意识(conscious)展开的。治疗师从各个角度将来访者没有意识到的情感、情绪、事件、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等等带到意识层面。认识原本存在于潜意识层面的矛盾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内省(insight)。心理动力的音乐治疗就是帮助来访者尽可能多地获得这种内省。


    音乐打开潜意识大门

        

    心理动力理论是由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发展而来,因此它沿用了很多精神分析的概念,但是心理动力不仅仅局限于探索被治疗者与父母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最核心的一个理论就是内在矛盾(internal conflicts)。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驱动(instinctual drive)的概念,它包含了攻击驱力(aggressive drive)和本能驱力(libidinal drive),这两种驱动力的不同倾向使人产生内在矛盾。除此之外,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格构造的概念,即本我、自我、超我(id, ego, superego),这三种人格组成之间不平衡也会产生内在矛盾。因为内在的矛盾不和谐导致焦虑等各种情绪的产生。但是,这些内在矛盾都停留于人的潜意识层面,不轻易被察觉到。精神分析的治疗思路是帮助来访者探索他们的潜意识,从中找出这些内在矛盾,并将它带到来访者的意识层面。来访者因认识到这些内在矛盾而使不好的情绪得以缓解。但是怎样才能深入到潜意识层面?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会通过梦境、自由联想、镜像记忆等方式呈现。在精神分析取向的音乐治疗中,音乐治疗师利用音乐本身的优势往往可以很快达到这一目标。

      

    治疗师可以利用来访者无意识地哼唱的某个曲子,特别喜爱的某首乐曲,音乐自由想象,或者乐器的即兴演奏。比如,一个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哼唱一首歌,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忽然哼起一首当下并不流行的自己也很久没唱过的歌曲。在经过语言引导和讨论之后,来访者意识到原来这首歌是自己分手多年的恋人曾经对他唱过的。通过引导性音乐想象帮助来访者进入潜意识层面也是音乐治疗的优势之一。来访者可以通过聆听音乐跟随治疗师的指导语在短时间内放松,潜意识在人放松的状态下浮现,加上音乐的推动作用,来访者的脑海中往往很快会出现意像或者画面。这个过程与做梦非常类似,人做梦就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发生的。


    捕捉移情和反移情

       

    合理地利用移情(transference)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另一个治疗思路。移情是指来访者在治疗中把对生活中其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模式投射(projection)到治疗师的身上。这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一种方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为治疗师只有在保持中立(neutrality)的时候,来访者对其行为或情感的反应才能客观地被诠释为移情。换言之,来访者的行为和情感并不是治疗师的行为引发的。例如,即兴过程中治疗师在暂停演奏的时候,来访者却开始提高音量演奏,在经过探寻和讨论之后,来访者发现他的父亲是一个习惯对他保持沉默的人,在童年时期当来访者受到挫折需要父亲关爱的时候,他的父亲总是保持沉默。来访者因为内心的渴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对其父亲产生愤怒的情绪。因此,治疗师在演奏过程中保持沉默这一行为引发了来访者无意识的愤怒。

      

    但是假如治疗师自己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始终保持“中立”,把个人的情绪带入到治疗当中,因为自己的行为例如“指责”来访者的演奏而导致来访者愤怒,那么这时候来访者的行为就不是移情而是对治疗师当下行为的情绪反馈。相反,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反馈,例如来访者在演奏钢琴的时候弹奏的声响非常大,大部分使用了不和谐的音程或和弦,治疗师在听到他的演奏时萌生出厌恶的情绪,这是一个反移情的现象。和上文提到的矛盾理论相同,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会通过捕捉这些移情和反移情来帮助来访者促进内省。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即兴演奏是适用于这一治疗思路的音乐形式之一。例如,在一个团体中有的来访者会在拿到乐器之后以一种“毁灭性”的方式演奏乐器,让乐器发出极大的声音。但是,有的来访者只会大家都开始演奏之后,在其他声音的“掩盖”下,轻轻地演奏自己的乐器。对于前者来说,他很可能是透过这种极端的音量来表达自己某种极端的情绪,比如愤怒。对于后者,可能在寻求一种不被发现的安全感。来访者的演奏所表达的情感或行为应该在即兴结束之后通过讨论来诠释,而不能由治疗师单方面主观臆断。


    音乐卸除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自我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对人的影响。比如人在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或记忆引发的焦虑情绪,因为防御机制的作用而被阻隔在意识层面之外,这样人在意识层面无法认识到过去“未解决”的事件对自己情绪的影响。适当的心理防御是一种心理发展的需求。但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过强则会影响到人的生活。自我防御机制是以不同的临床表现呈现出来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投射(projection)。除此之外,压抑(repression)和阻抗(resistance)是最常见的两种。比如,在音乐想象的过程中,来访者在经过引导放松之后,脑海中始终没有画面呈现,或者进入了想象的世界之后对某一个内容始终无法构造细节,这是心理上对想象的主题产生了“阻抗”。有效地运用音乐对情绪的强烈推动作用,来访者往往更容易打破内心的“阻抗”从而顺利进入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潜意识部分。同样的道理,音乐对于释放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的情绪也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像“愤怒”、“紧张”、“焦虑”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被容易接受的情绪,会被无意识地“压抑”到潜意识层面,音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释放空间。例如,来访者在音乐中回忆起和自己姐姐在一起的生活,在想象的过程中看到姐姐心里感觉到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的愤怒(因为理性上不被允许)。想象结束后,来访者在乐器上将这种感觉用即兴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对“压抑”的情感进行探索和释放的过程。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通过音乐想象、即兴演奏、歌曲创作、声乐哼鸣等等“艺术化”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处理因防御机制过强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在后弗洛伊德时代衍生出了其他的一些理论。例如关注于童年与父母关系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关注于“自体”发展的“自体关系理论”(Self Psychology),主张治疗师的行为影响来访者而不是保持“中性”的“交互式主体论”(Intersubjective Theory),荣格的人格分析心理学(Jungian Analytical Psychology)等等。心理动力的音乐治疗将这些理论融合在治疗思路当中,因此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独立发生的,而可能会在同一个音乐临床实践中同时或交替呈现。


    文 | 李曼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音乐周报 发布人:叶子

    相关阅读

    • 6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10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7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9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17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88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87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87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104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