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学琴>知识>女高音的低音问题原来是这样解决的

    女高音的低音问题原来是这样解决的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6年12月8日
    [摘要] 女高音声部是人声的主体声部,女高音的培养既要符合“嗓音塑造”的基础模式。

    女高音声部是人声的主体声部,女高音的培养既要符合“嗓音塑造”的基础模式,即歌唱者能够在正确的歌唱意识的引导下,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三者协同工作,进行歌唱活动;又要符合该声部的高端模式,拥有三个八度的宽广音域,高音达到c3,音色高亢亮丽,并且能做到高、中、低三个声区的音质统一。


    低音“唱不好”存在于女高音声乐演唱中的现实问题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女高声部的学生中常常会出现“高音唱得好,低音却唱不好”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的表现:


    1、低音虚弱、漏气,缺乏应有的音量,严重的甚至听不到低音;

    2、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低音的音量,采用全真声来演唱,脱离共鸣腔,成了“大白嗓”;

    3、从高声区下行到e1以下的低音部分,音质不统一,跌跌撞撞,犹如“过门坎”,有的还会出现“破音”现象;

    4、喉音过重,音色沉闷空洞,咬字含糊不清;等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以上现象。


    事实说明,完美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不是仅仅靠唱好几个高音就够了的;宽广的音域,统一的音色,对低音艺术表现力的良好展示也是显示一个歌唱者的演唱实力的重要参照系数。这是由声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决定的。


    作曲家在为女高音歌手创作声乐作品时,女高音的通常音域就是首先要考虑的作品结构框架,歌曲的最低音一般情况下都与女高音音域的最低音一致。我国民族的女声声乐作品中,有不少d1以下低音频频出现的作品,如《江河水》、《海风阵阵愁煞人》等,都是对女声全面技术进行考查的范本。从自然声区音域的原始形态,发展到三个八度的宽广音域,莫不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歌唱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前进的真实反映。而低音音域的拓宽正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导致女高音“低音问题”的两大因素 


    因生理因素造成女高音的“低音问题”

    从嗓音声学的角度来讲,一般情况下,人的嗓音分类的生理构造依据主要是:声带的长、宽和质地;声道结构,包括喉头的大小,会厌软骨的宽窄、颈部的长短、咽腔的结构形态;腭拱的形状(即硬口盖)等。中外的嗓音医学专家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对不同声部的嗓音进行了生理结构测定。现将这些成果总结为一份表格(见表1),作为对比分析的参照。该表的数据引用为:声带长度(前苏联学者),声道长度(喉科专家王振亚),硬口盖特点(前苏联马留金),硬口盖对比度(耳鼻喉科专家张道遒)。

    结构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高音与其他声部相比的一些典型差异: ①在所有声部中女高音的声带最短,当然也比较薄,女中音其次; ②在所有声部中女高的声道最短,女中音其次; ③在所有声部中女高音的硬口盖的“拱顶”形状最突出,女中音其次。以上这些差异就形成了女高音———这个人声乐器的嗓音特点:其优势在于高音而不是低音。


    换声生理现象造成的女高音的“低音问题”。

    女高音的低声区是c1- f1,这与女高音中声区到低声区之间的换声区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叠。而歌唱中的换声区问题实际上就是嗓音发声机能转换所造成的自然生理现象,即某一特定的嗓音发声机能转换所造成的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某一特定的嗓音发声机能只能适应于相应的一段声区时,由于发声机能转换而造成的暂时的机理紊乱的现象。由于女高音的优势在于高音而不是低音,从而导致了女高音在演唱这一组音的时候就会出现“疙疙瘩瘩”的情况。


    因技术因素造成女高音的“低音问题”

    除了生理因素以外,歌唱技术的掌握、技巧的发挥也是影响女高音能否唱好低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前面所说,不是所有的女高音都有低音问题,成熟的女歌手与尚处在学习与发展中的女学生从技术上显露出的问题也不一样。(想获取更多声乐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总体上来说,在低音上暴露的种种技术问题,都是由于在发声机能从中音区转换到低音区,特别是在经过换声区的时候,女高音歌手没有能够对轻机能状态转向重机能状态的各部分嗓音器官做出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造成歌唱时嗓音机能紊乱。

       

    低音的技术问题表现为:①重机能状态下需加强的呼吸支持力反而被削弱,出现气息不稳、上浮;②声带未能灵活地从短、窄、薄且边缘振动的状态,向长、宽、厚且整体振动的状态进行有效的转换,造成没有音量,甚至没有声音;③胸廓不开、咽腔共鸣管不通,下方共鸣比例太少,低声区音色不美;等等。正因为种种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原因,才造成了女高音的“唱不好低音”的种种情况。


    用科学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女高音的“低音问题” 


    高音的发声器官正因为有着演唱低音的先天不足,才更需要充分调动起各器官的功能机制状态,遵循音响学原则,以达到振动体、动力体和共鸣体三者协调,使自己的歌唱能够“上传下达”,以最从容的态度去诠释每一首声乐作品,把作品中饱含的艺术感染力最充分地表达出来。这需要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作铺垫。  


    养成良好的歌唱运动的习惯

    高度关注自己歌唱时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关注自己身体的内在感觉,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比如,在“吸气※保持气息同时送气”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道和胸廓的扩张、呼吸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呼与吸的“对抗”等身体内在运动上;在发声的过程中,专注于打开喉咙、降低喉头、声门闭合挡气一系列动作的准确性。


    打开喉咙、降低喉头的目的是为了拉长、扩宽声道,以增加口咽腔和胸腔的共鸣,声门闭合也就加强了声带的张力,从而与气息的冲击力达到良好的平衡。我要求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间,要做到“想好了唱”、“想着唱”、“思想要在`声音'的前面”。


    加强中声区的训练

    先建立好中声区做到“声区统一”。所谓“声区统一”主要是指高、中、低三个歌唱声区在音质上的统一。中声区在教学中通常是指人声的自然声区 ,一般是由五六度,不超过八度音程组成的,由于它不用费力就能唱出来声音,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气压,又由于它有着我们人声中最柔和与本色的音质,许多高难的演唱技巧、正确的方法与感觉都来源于自然声区稳定、良好的感觉状态中,所以,应从自然声区起步,从最基本的自然讲话状态入手,在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下,努力保持“打开的腔体稳定、控制的呼吸稳定、下沉的喉头稳定、共鸣的位置稳定”进行歌唱,掌握好中声区的发声技术,由此进入其他声区的训练,最终达到各声区的统一。


    1)发声可以结合演唱大量的有旋律感的乐句来进行。


    2)练声时运用中等强度的音量。因为在中低声区追求较大的音量容易撑大喉咙,造成喉肌紧张,使发声器官的机能平衡失调,到了换声区声音突然变暗、变小,失掉光彩,出现上、下两截的现象。


    3)注意对“起音”的训练。“软起”和“硬起”都要练,但“硬起”不要练得过多,时间过长。


    重视下方换声区的训练

    为了唱好低音,要对中声区与低声区的换声区(下方换声区)的训练重视起来。前面讲过,换声是指某一特定的嗓音发声机能只能适应于相应的一段声区时,由于发声机能转换而造成的暂时的机理紊乱的现象。以往,女高声部对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的换声区的训练是比较重视的,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女高音中声区与低声区之间换声区的训练,完全可以按图索骥。


    具体做法就是:


    1)在唱换声的那几个音时,腭口张开些,但不要太多,硬口盖呈夸张一点的圆顶状,里面有“吸着”的感觉;


    2)唱的时候不要感觉是在唱渐强,而要感觉是唱渐弱,色彩上感觉暗一点;


    3)起音不要加力气,要在换声的音上做动作,脑子里要想着这个音。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地花时间去练习和巩固,以达到“唱好低音”进而能完整地演绎好声乐作品的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声乐家app 发布人:叶子

    相关阅读

    • 5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8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41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3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57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4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7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3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6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